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正文

以太坊合并的底层观察:区块结构和MEV

2025-01-01

摘要

在以太坊的发展路线图中,考虑到降低网络对能源/算力的消耗并降低参与门槛,增强网络扩展性以及对分片链的支持等因素,由PoW过渡到PoS是必经的一步。本次合并对区块结构的影响是怎样的?对那些离出块最近的堆栈/组件如MEV又能催生哪些新机会?

PoW似乎看起来很完美,但最容易被人诟病和批评的就是为了保证网络安全性所必需的能源消耗。随着全网算力的增加,能耗亦快速增长。在以太坊的发展规划路线图上,PoW机制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以太坊将过渡至PoS(权益证明)而逐步淘汰PoW的挖矿机制。需要强调的是,PoW消耗的能源和算力铸就了网络的安全壁垒——51%攻击原则决定了想要攻击一个拥有强大算力的系统(类似比特币、以太坊这样的系统还承载了相当体量的财富),一定是在成本上不合算的。因此,网络财富值、网络算力和网络安全性之间能够在经济学上达成一种约束。但相应的代价是对能源的消耗(这在绿色节能的社会共识下会有压力)以及参与挖矿的门槛等。

合并(Merge)早就在以太坊的发展规划中,为了平滑过渡,先在PoW上引入信标链。然而面对成熟的PoW矿工和发达的矿机产业来说,合并绝非易事,其面临的利益分歧和技术障碍也是显而易见的。为了能够使得既定的PoS路线能够顺利进行,尽可能低平滑过渡,当下(合并前夕)最新的发展状态是以太坊2.0,通过引入信标链(Beaconchain,即ETH2.0),基于PoW底层区块运行,并在信标链上推进分片(sharding)的开发。这一切工作为当前精神领袖Vitalik力推PoW切换PoS做足了基础准备——因为当前的架构下切换共识机制只引入“最小破坏”影响。

此次合并以“最小破坏”原则进行,这使得原来运行的应用客户端可以无感地切换到PoS由于PoW不复存在,信标链区块将包含执行层(ExecutionPayloads),执行层是当前工作量证明链上区块的合并后等价物。对于最终用户和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来说,执行层是其与以太坊进行交互的地方。该层上的应用程序仍将由执行层客户端(如常用的Besu、Erigon、Geth、Nethermind等)处理。因此,由于执行层的稳定性,合并只引入了最小的破坏性更改。

合并后的区块数据结构保持不变,无用字段设置为0或者等效值合并后,之前包含在工作量证明块头中的几个字段不再有用,但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工具和基础设施的破坏,这些字段从数据结构中完全删除,而是设置为 0或者相应的等效值。这样,对于应用程序执行和开发者来说,此次合并带来的影响程度降到了最低。

一些区块层面的细微变化还是存在的,影响有待观察。类似MEV、闪电贷等组件应用,深入到区块数据结构的堆栈,使得合并的影响还需要在日后实践中观察。例如,随着danksharding、更大区块等新的研发推进下,我们认为,PoS机制下,闪电贷有可能出现新的形态,甚至在特殊的套利需求推动下,闪电贷和MEV相结合的应用也是可以期待的:另外对mempool的安排也值得跟踪和观察。毕竟,以太坊未来的技术路线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和想象空间。

风险提示区块链商业模式落地不及预期;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

1.核心观点

以太坊合并的底层观察:区块结构和MEV

在以太坊的发展路线图中,考虑到降低网络对能源/算力的消耗并降低参与门槛,增强网络扩展性以及对分片链的支持等因素,由PoW过渡到PoS是必经的一步。为了合并的顺利进行,社区通过引入信标链作为过渡共识层,基于此,推进分片等新构架的研发。

合并即是将PoW相关层去除,以信标链作为最终共识层。因此,区块结构和挖矿逻辑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本文对合并后的区块结构和基于挖矿的MEV等应用进行了探讨。此次合并本着“最小破坏”原则进行,在理论上对应用层几乎没有影响,对涉及出块的中间组件如MEV、闪电贷等应用的影响还是要随着以太坊的发展而观察。

2.PoW和PoS的基本原理和以太坊挖矿的“黑暗森林”

在以太坊的发展路线图中,考虑到降低网络对能源/算力的消耗并降低参与门槛,增强网络扩展性,以及对分片链的支持等隐私,由PoW共识机制过渡到PoS共识机制是必经的一步。共识机制变化最主要影响的就是挖矿和矿工的世界。

本节介绍PoW和PoS的基本原理,以及探讨在挖矿世界最典型的应用——MEV,是如何游走于共识层。

2.1.挖矿的规则变更:PoW和PoS基本原理

以太坊是在计算机网络上区块链系统,可确保数据和智能合约程序在网络上的所有计算机上复制和处理,而无需一个中心化的协调器,即去中心化。其愿景是创建一个不可阻挡的抗审查、自我维持的去中心化世界计算机,或者说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计算机。以太坊扩展了比特币区块链数据结构,比特币在世界各地的许多计算机上验证、存储和复制交易数据也因此称为“分布式账本”。而以太坊则更进一步,能够在世界各地的许多硬件上运行计算机代码,即所谓的“图灵完备”。

以太坊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基于交易的状态机。在计算机科学中,状态机是指将读取一系列输入并基于这些输入转换到新状态的东西。以太坊区块内容状态主要就是交易和账户余额。所以以太坊是不断保持全网账户交易/余额的最新状态的网络。

以太坊合并的底层观察:区块结构和MEV

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网络最核心的机制。以太坊账户之间会产生交易转账行为,这些交易被打包分组到不同的区块里存证。一个区块可包含多笔交易,每个区块都与上一个区块按照逻辑顺序链接在一起(而不必存储在一起,即可以分布式存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去中心化网络。用户账户状态的变更需要全网所有计算机一致认可,这种一致认可就是区块链的核心——共识(机制)。最新的区块决定了全网账户的最新状态,但最新区块总要有一台计算机节点先产生,然后同步给全网其他计算机获得共识。因此最新区块该由哪台计算机节点(矿工)先产生——即记账权争夺——是极其关键的。所谓共识机制,就是决定记账权争夺规则的机制。在矿工的术语里,也称之为挖矿。

任何加入网络中的计算机节点(矿工)都可以努力尝试创建和验证区块。类似于比特币,以太坊网络从创建之初直到现在仍然在使用PoW(工作量证明)机制来确保以太坊网络中的节点就链上记录的所有信息状态达成共识,确保网络安全、可信。PoW工作量证明协议要求矿工经过激烈的试错竞赛(一种数学计算),直到某个矿工最先找到一个区块的随机数。

PoW似乎看起来很完美,但最容易被人诟病和批评的就是为了保证网络安全性所必需的能源消耗。随着全网算力的增加,能耗亦快速增长。在以太坊的发展规划路线图上,PoW机制将逐渐退出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