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正文

抛开去中心化叙事 我们需要DAO的4个理由

2025-01-14

如果不关注去中心化的实践载体这一身份,DAO 被需要的理由是?

我们分析了行业内数十篇深度文章,提出以下四个观点,并结合现有实践给出案例:

1. 匿名的公平起点

2. 自动化治理形式铸造信任壁垒

3. 打破地域与监管的边界

4. 重新定义工作

当一个提问叫做「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去中心化?」,可能 80% 的人都会选择肯定的答案。

当一个组织者说我们要建立一个 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的时候,很少会有人拒绝此类试图以「去中心化」的形式完成权力制衡的治理提议。但是,即使身为 DAO 成员,也鲜有人思考过,我们真的需要 DAO 吗?

我为什么沉迷研究 DAO?

因为这是区块链治理下可能促成的人类组织的替代形式,是极为性感的叙事。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治理的想象空间极大,例如可以避开繁琐的企业成立过程,创造流动的、临时的、全球性的经济合作。它符合「民主」这一亘古话题提倡的精神:高度开放和透明,任何人都可以验证规则是否被遵守。这是在试图用技术手段颠覆人类的判断和信任逻辑。同时,DAO 更代表了一种将权力更公平地交到个人手中的趋势——个人可以在 DAO 中谋求选择权和自主权更大的发展,并开拓更宽阔的视野。

更简单地说,DAO 是一种注资项目、治理社区和分享价值的新方式。它解答了这个问题:在一个日益数字化和全球化的世界里,我们将如何一起工作、投资、创造和娱乐。如果区块链、NFT、智能合约、DeFi 协议和 DApps 是工具,那么 DAO 就是使用它们来创造新事物的群体。如果它们是「什么」,DAO 就是「如何」。

基于对 DAO 的研究热情,我们分析了行业内数十篇深度文章,试图先回答一个问题:突破去中心化噱头,我们需要 DAO 的其他理由是什么?同时,我们制作了一套 DAO 知识地图,您可以访问 Notion 页面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

文章速览:

1. 一个匿名的公平起点

2. 自动化治理形式铸造信任壁垒

3. 打破地域与监管的边界

4. 重新定义工作

5. 结语:科技革命中价值主张的绝佳载体

一个匿名的公平起点

任何人都可以加入感兴趣的 DAO,无论年龄、性别、肤色或任何其他表征。这代表成员可以在 DAO 中建立声誉而不必透露他们的真实身份,从而能够在一个更公平的竞争环境里工作。特别在贡献初期,成员通过」去身份化「获得了同样的起点,治理者可以基于 PoW 激励各类贡献者,而不是迎合拥有大量粉丝、知名度更高的组织成员。与此同时,匿名是自由思想的温床,不必因为发表了一些标新立异的想法而担心把自己的职业声誉置于危险之中。自由思想又恰恰是创新的温床,人们可以在 DAO 内提出大胆且前卫的提案,接受社区投票,并为组织整体创造价值——这正是孵化器(Incubator)DAO 的立身之本。

匿名许可是一把双刃剑,确实也会给 DAO 的治理带来制约。比如在做市协议 DAO 中,没有身份保障导致匿名贡献者更容易作恶:在特定代码片段中建立后门。虽然可以把攻击者的以太坊地址列入黑名单,但这并不能阻止其将来使用不同地址来实施类似攻击。

比较矛盾的是组织有需求识别高技能贡献者,帮助他们快速建立组织内声誉和可信度,以激励长期贡献。这代表着组织需要给成员一个选项:匿名贡献或快速证明自己。市场上已经出现基于 SBT(灵魂绑定 NFT)的优质解决方案,可以简单解释为,在地址内存储一枚特定的"ID NFT",该 NFT 能够表明其持有人的链下身份从而被精确识别。但仍有一些问题难以解决,比如:避免发行中的代领行为、如何确保持有者不会转移、出于安全考虑的资产转移如何识别等。

这些是已有的解决方案。

Kleros 开发了名为"PoH(人类证明)"的 ERC-20 注册系统。这要求本人提交一段视频、一笔押金,以及某个已经注册的人的担保,来确保申请人确实是一个真实的人,并且从未注册过。这之后,真实身份与特定技能和经验的链下身份将被链接到专属地址。

Governor DAO 提出了一种基于生物认证技术的方法,通过收集用户的感官数据生成代表个人的唯一哈希值,发行唯一且不可转让的 ERC20 个人代币,与本人的钱包永久关联。但收集数据可能存在隐私的忧虑。

自动化治理形式铸造信任壁垒

正如 Vitalik(以太坊创始人)所说,区块链是一个强大的基本底层,可以用来承载其他应用的治理逻辑,但它本身就需要一种新的和不同的治理形式。当一家公司内部出现了意见分歧时,分裂为两个公司或许不会是首选——手续麻烦、利益切割困难、架构重组非一日之功。但在 DAO 里,基于区块链共识的分叉或许成为了一种新的治理选择。

比特币和以太坊都已经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宪法危机」,最明显的是关于以太坊 DAO 分叉和比特币区块扩容的辩论。辩论双方就项目的价值走向具有不同的强烈的信念,在彼此无法说服的情况下,最终都以链式分叉的方式解决。没有人规定什么是「官方的、正式的管理」——没有特定的人或理事会或投票机制——对于真正有争议的东西,核心开发者往往选择后退一步,倾听社区的意见。

在这一点上,声称用代码取缔部分人治的 DAO 反而显得比多数组织更倾向「人治」,更重视社区的意见。这或许是一种进步:当 DAO 用代码解决了一些需要大量成本反复确认的信任问题后,可能有更多的精力转向了关注人本身的声音。

DAO 治理映射在区块链协议上运行,并且大部分运行都是自动化的。投票、资金库分配、代币部署和基于成员身份解锁内容是「免信任的」。而 DAO 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可以通过各种代币和投票协议来创新治理结构。除了基础的一人一票外,还有代币投票、代议制投票、流民主、二次方投票(Quadrac Voting)等。凭借发布多种代币及组合,DAO 的投票方式更容易部署。而可能存在的路径依赖,比如旧系统的持续存在让必要的改变无法实施的问题,也可以在 DAO 里得到低成本解决。简要介绍几种 DAO 中的投票机制:

代议制投票,指投票者将自己的权力委托给某一代表,让代表替其行使投票权。每个决策都需要占用投票者的思维带宽,这是现实中对公共议题选择」理性冷漠「的原因之一,也可以解释为什么 DAO 中的投票数与所拥有的成员数差异极大。一个更好的选择是将决策委托给专家,这样比自己承担这些成本要低。区块链中,DPoS 共识算法就是一种典型的代议制投票。

流民主投票是代议制投票的变种,区别是委托是多级的,被委托方可以继续委托其他人进行投票。当一个被委托人投票时,直接或间接委托给他的所有投票者的票权将同时被投出。但委托方随时可以撤回委托并亲自去行使投票权,或是转移委托给其他人。这种投票方式给了投票者更高的自由度,可以提升投票的参与度。目前 Governor DAO 使用的就是这种投票方式。

二次方投票是 Vitalik 提出来的一种介于 1T1V(一代币一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