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正文

Token+Dapp的化学反应 Web3离不开代币经济?

2025-02-04

写在前面的话

  • 本篇内容主要以反思的视角、围绕 Token 经济 的对于 Web3应用 的适用性和 必须性 展开

  • Token 经济模型 的设计方法不在本次分享的范围之内,亦不过多设计经济学专业知识

  • Web3 世界迭代速度快,很多概念仍在探索阶段,请保持 质疑 和 独立思考 的精神

  • 本次分享仅代表 个人观点 ,和 Chainbase 无关


1. Token 经济是什么?

1.1 Token 经济的起源:加密货币最初的使用场景

起源往往对应着一段历史。为了搞清楚加密货币最初的使用场景,让我们回到过去,一同看看那些真实的历史片段。

比特币的诞生和早期场景

首先我们来看看比特币的诞生。比特币是世界上第一种加密货币;它的白皮书不到10页,正文的第一句话是:“互联网贸易已经变得几乎完全依赖金融机构作为可信任第三方来处理电子支付。”

(Commerce on the Internet has come to rely almost exclusively o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erving as trusted third parties to process electronic payments.)

这句话明确的表达了比特币的诞生,其初衷就是为了解决金融活动中,因中心化带来的种种问题。

我们再看以太坊传记《以太奇袭》中的这一片段——作者时任彭博社驻布宜诺斯艾利斯记者,他在书中写道:“本来我只要上银行网站点击几下,就能购买美元。政府一声令下,真的能禁止人民购买美元吗?……政府公然这么做,老百姓也无可奈何。……《彭博》某个分社同事告诉我,有一种奇怪的数位货币叫比特币,阿根廷人用它来解决这个问题。”

文中事件的背景正是2013年阿根廷比索大范围贬值,当时阿根廷政府为了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一刀切的采取了禁止用比索兑换美金的措施。所以比特币被阿根廷人用来对抗这种不合理的政策,以避免个人财产的损失。

以太坊的初衷

我们来看以太坊。以太坊白皮书正文中关于“以太坊”定义的第一句是:“以太坊的目的是基于脚本、竞争币和链上元协议(on-chain meta-protocol)概念进行整合和提高,使得开发者能够创建任意的基于共识的、可扩展的、标准化的、特性完备的、易于开发的和协同的应用。”

这段描述清晰的表达了以太坊继承了比特币去中心化的理念,并且弥补了比特币系统的单一性,它的初衷更偏向于让开发者利用以太坊网络构建一切,使其成为“世界电脑”。

这些历史片段,真实的再现了加密货币诞生之初的愿景和使用场景。

比特币是一场金融领域的去中心化革命,它被设计成为对抗中心化金融机构的武器。最初人们使用比特币,以最大化的降低主权货币之间的贸易摩擦。

目前 DeFi 生态最繁茂的以太坊,其初衷并非特定于金融领域,而是想构建一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过高的加密经济浓度反而限制了其它领域的发展。

1.2 Token 经济:从捕获价值到财富密码

随着生态的发展,加密货币的作用场景已经被极大的拓展了;而围绕加密货币设计并构建的一整套经济模型,就是 Token 经济。Token 经济属于经济学范畴,它包含了狭义的经济模型:

  • 加密货币本身的设计

  • 加密货币和其对应价值的关联或绑定程度

  • 加密货币发布后的市场反馈

以太坊的诞生和落地离不开 Token 经济

在加密生态发展的早期,Token 经济帮助很多项目方获得了宝贵的启动资金。

2014年中旬,以太坊早期团队还在为以太坊的走向发愁。当时他们大约有十个人,从天南海北来到瑞士,在郊区合租了一间房子以兼顾工作和住宿。他们已经没日没夜也没有报酬的工作了很久,大多数成员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以太坊的早期团队仍在纠结应该成立一家传统的营利性公司、还是一家非营利性机构。关于这个问题团队争论不休,一次激烈的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