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正文

圈外人永远看不懂的区块链行业三重价值

2025-02-07

无论是币圈业内人还是传统领域圈外人,大凡关注区块链行业时间长了,都会经受一次次的灵魂拷问:区块链行业之于社会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

一方面,比特币、以太坊、FIL、CHIA等区块链项目挖矿算力之争愈演愈烈,能耗和环保问题不容小觑,圈外人无法理解投入大量电力去挖没有任何传统社会价值的加密货币意义是什么?

另一方面,区块链行业内各类项目层出不穷,真正有技术底子的价值项目,似乎在融到巨资之后的很长时间内都处于发展“沉默期”,而一些看着没技术含量的山寨空气币,却被轮番热捧炒作,成为大家追捧的焦点。

这样一来,就让区块链整个行业的“价值观”变得异常扭曲和错乱。

圈外人看圈内,看不到区块链“去中心化”思想下各类DeFi技术协议爆发增长背后的魅力,看到的只是一群不务正业的炒币年轻人和他们玩合约爆仓的故事;反观圈内人在追求暴富的路上心态愈加浮躁和茫然,也无法静下心来感受区块链各领域基础设施的逐渐羽翼丰满。

近一段时间,Dogcoin(狗币)SHIB(屎币)以及各类动物币被疯狂炒作,有的人甚至不惜把手里屯留的价值币种换手成了这些大家明知道是空气的动物币,市场进入了极端非理性繁荣状态,以至于5.19又一次出现一日腰斩的巨幅震荡行情,牛市中途刹车,市场是牛是熊也没了方向。

作为一名行业正能量价值观布道者,我其实很害怕疯魔的牛市情绪会吞噬区块链行业潜在的技术价值。试想,圈外人放眼看来全是各种空气币炒作,又怎能静下心来思考它的内在价值呢?

那么,撇开投机和炒作,区块链行业的底层价值究竟在哪里?

在我看来,区块链行业总共有三层价值:共识价值、技术价值、应用价值。

区块链行业的第一层价值叫“共识价值“。

“共识”是通过时间累积、历史传承、市场换手等因素共同叠加出来的“时间价值”,它具有不可逆、不可取代性、不可被消灭等诸多特性。

比如比特币是中本聪在2008年做的一个点对点电子支付的实验,本意是要取代传统银行支付体系做全新的货币支付系统,但没过多久就发现比特币的出块速度和块处理交易量远不足以支撑传统金融系统庞大的支付需求,所以在中本聪眼里比特币或许在他选择消失的那一刻就已经死掉了。

但在后来的10余年内,比特币在多次生死难关之后其功能和价值也进行了自然演化。现在的比特币是具有价值储存特性的加密货币,有点类同于黄金的社会特性。这一轮牛市像灰度基金、移动支付巨头Square、资产管理公司MicroStrategy、特斯拉等机构或企业都在布局比特币,就是冲着比特币的避险、价值存储特性。

“共识价值“的存在一定的社群壁垒和认知门槛,且共识从建立到巩固到发展壮大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共识价值的魅力就在于此,只要有一部分人愿意相信,市场有一定的换手率存在,其价值意义就能找到支撑,而只要其不被消灭,就会随着时间一点点扩张、演化、生长,进而获得更大更广阔的市场。

支撑比特币价值的正是其10多年累积下来的“共识”价值,从一开始的矿工认可,到后来币圈少部分投资者的认可,再到现在主流投资机构的认可,未来或许会有更多国家层的战略布局。比特币身上沉淀下来的价值就是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共识价值”。

很多躺平内卷的圈外人士无法理解这种“共识价值”的意义,还在错误的认定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是纯粹炒作出来的郁金香泡沫,而看不到比特币背后矿圈、链圈等区块链产业在供应链、金融、就业等问题上的社会经济价值,以及比特币背后去中心化思想在分布式金融、去中心化存储、数据资产化等方面的创新价值意义。事实上,质疑一直存在,但区块链的共识圈自比特币诞生以来也一直在发展扩大,并不受任何个人、组织乃至国家意志的支配。

当然,也有一些人为炮制出来的空气项目,根本没有充分的市场换手,也没有经受时间积累和考验,仅凭一小撮人的持有就号称自己是有共识价值的币种。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真理”,毕竟傻x的共识也是一种共识,但别忘了共识价值根本上是时间价值,而一切为短期利益炒作起来的共识是无法经受时间的考验的。

区块链行业的第二层价值叫“技术价值”

传统互联网通信基础设施解决了信息高效率上网和找人的问题,但与此同时产生了信息爆炸污染还有信息找人导致的信任缺失问题。区块链技术通过分布式存储和节点验证实现了“去中心化”,又通过一切数据链上可查实现了信息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任问题。

不过,在区块链技术发展的早期,由于存在去中心化、效率和安全的不可能三角问题,很多圈外人认为区块链牺牲效率追求去中心化的做法很鸡肋,因此并没有真正看到区块链技术层面的创新价值。

在我看来,这是躺平内卷的圈外人并没搞懂区块链行业的“技术价值”。区块链技术区别传统技术的根本在于其技术的可组合性和市场的可融合性。这是传统互联网技术的封闭性所无法触摸到的升维高度。

众所周知,以太坊凭借智能合约开创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先河,其生态内出现了稳定币、借贷协议、DEX、NFT、预言机、L2等可组合性基础设施套件。但在以太坊DeFi生态持续火爆的时候,大家发现以太坊的高GAS费和交易拥堵问题愈发严重,如何才能有效规避以太坊的拥堵问题呢?就好比我们在拼多多享受便宜购物的同时,又想体验一把京东物流,该怎么办呢?显然,这在传统内卷化严重的互联网世界里几乎不可能的,但在技术主宰一切的区块链世界里,一切就有可能了。

为解决以太坊存在的拥堵问题,出现了一个叫NEAR的新锐公链。NEAR protocol公链主打夜影协议动态分片技术,可将以太坊的TPS实现1000倍以上的扩容,与此同时Gas费也会便宜1000倍以上,能够显著提升交易的效率。但NEAR和以太坊都是公链赛道的竞品,各有各自的优缺点,各家都在发展各家的生态。以太坊虽然拥堵但其生态成熟丰富,NEAR虽然容量大速度快但其生态还处于早期。对用户而言,如果能够利用NEAR给提供的高速公路,跑以太坊上的成熟应用,那才是当下最佳方案。可是,当真能如此吗?

这里就显现出区块链技术世界的魅力了。事实上,NEAR并没有选择和以太坊硬碰硬,而是充分在融合以太坊的优势生态。NEAR上线了核心技术组件彩虹桥(Rainbow Bridge),它支持以太坊虚拟机(EVM)及其周边圈套工具组件,这就使得NEAR的原生生态可以直接搭建在以太坊成熟的金融基础设施之上,用户和DApp开发者可以便捷的享受以太坊和NEAR两个不同生态间的资产交互体验。

你看,区块链技术在跨公链生态层面都表现出了它的可组合性和市场融合性,这是传统垄断内卷的互联网世界根本无法想象的发展形态,而做一个技术“创新组件”嫁接所有,借力所有,包容所有的区块链技术格局观也是传统互联网世界无法比拟的高度。正是这种生态的开放、包容、可组合特性才是区块链行业的技术创新底气,推动着区块链技术不断发展和演变。

区块链行业的第三层价值叫“应用价值”

很多传统互联网受众对互联网的认知一开始就跨越进了应用阶段。我们所熟悉的各种门户网站、社交平台、搜索工具,邮箱、微信、抖音等移动互联网App等都是应用层的产物,而更早阶段的ICP/IP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