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正文

全方位解读Web3域名:应用场景、赛道情况、未来挑战

2025-05-02

原文作者:Chuan Lin

导言

当你又一次听说某Web3域名被卖出天价的时候,当你又一次看到身边一位Web3朋友改用域名作为其用户名的时候,当你开始在注册栏中物色自己感兴趣的域名的时候,你是否有深思,这些域名究竟有么用?不同项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又是什么?域名赛道又有哪些发展的想象空间?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感兴趣,请不要错过本文!

本文的结构与核心观点如下,对Web3域名已有了解的读者可以直接跳至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进行阅读:

  • 第一章,Web3域名介绍:用户的“Web3昵称”,链上地址的封装

  • 第二章,Web3域名的应用场景:在应用中统一账户名和身份数据,和Web2网页地址互联互通,自身作为身份管理和社交展示工具

  • 第三章,Web3域名赛道的分类梳理:单链域名(包括公链域名,多域名注册商,社交域名)、多链域名(包括三种不同的实现路径)、DNS替代域名

  • 第四章,笔者对Web3域名的一些观察思考,包括:Web3域名的用户需求强度,Web3域名交易的分析,Web3域名的竞争格局展望,Web3域名项目的潜在后缀冲突问题

#第一章:什么是Web3域名?

Web3域名,一般指那些后缀为.eth、.bnb、nft、.wallet等公链缩写或有强Web3特征的简称,且应用场景主要在区块链/Web3领域的域名。以太坊的ENS是这一赛道最知名的、最有代表性的项目。

域名这个概念,起源于早期的互联网时代。最早的时候,大家都是通过IP地址来直接访问网页的,比如你如果现在在浏览器地址框输入“202.108.22.5”,那么你就可以打开百度的首页,因为202.108.22.5这串数字正是百度的IP地址。但显然,这串数字是不具备可读性、难以记忆的。因此,早期的互联网设计者们就构建了域名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通过把www.baidu.com等可读性更强的域名作为“网页地址”,来对数字IP地址进行封装,以便人们日常使用。现在,每个互联网用户都知道“网页地址”这个概念,即使其中大多数人不知道其下的IP地址、DNS等原理,但这完全不妨碍他们在互联网上的体验。

Web3域名最直观的价值也是类似的,它是用户的“Web3昵称”,是对链上地址的封装,比如vitalik.eth就是对以太坊地址“0xd8da6bf26964af9d7eed9e03e53415d37aa96045”的封装。每个Web3用户都会持有至少一个链上地址,但恐怕没有人会想着去记住自己的地址,更不用说是记住别人的了。而诸如vitalik.eth、2089.bit、jack.bnb之类的域名,显然比那一长串地址字符更具备可读性和可记忆性,更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需求。比如,你需要让你的朋友给你转账,你可能要去钱包或者记事本里找到自己的链上地址、再发给你的朋友;但如果你持有一个域名,比如vincent.eth,你可以直接告诉朋友往这个域名上转账。

光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域名的价值就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毕竟它能够帮助大众用户屏蔽链上地址这一链上技术细节,那是否当Web3走入大众之时,它会成为地址在用户心中的“代行体”,就如在Web中多数用户“只知网页地址,不知IP”一样?

全方位解读Web3域名:应用场景、赛道情况、未来挑战

Web2域名与Web3域名

从技术角度看,域名的技术本质也并不复杂,就是“映射”这一数据关系。因此,它的具体实现可以有多种路径:在Web2中,所有域名的注册和管理都由位于美国加州的ICANN负责,是高度中心化的,也受到美国政府的监管;但在Web3中,最主流的域名实现方式是以ENS为代表的链上智能合约,它将每一个域名都铸造成以太坊NFT的形式,可以无许可地自由注册、自由交易,由用户自己来设置对应的解析地址。

除此之外,除了绑定所在公链的地址之外,域名还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因为它也可以与其他公链地址、Web2账户、甚至Web2 DNS地址进行绑定。比如,你只需知道“mtyl.eth”这个ENS域名,就可以直接找到笔者的常用以太坊地址之一、其对应的Opensea账号、笔者的Twitter账号、笔者在ENS的个人主页网站。某种程度上,这是已经显现出了一个Web3通用身份的雏形。

全方位解读Web3域名:应用场景、赛道情况、未来挑战

只需一个mtyl.eth域名,就可以在Web3相关的各个平台找到笔者

#第二章:Web3域名的具体应用场景

作为一个直接面向用户销售的NFT产品,Web3域名究竟能有什么用?下面,就让笔者详细梳理一下域名在Web3中的应用场景。

2.1 域名 + DApp:账户名的统一,数据的互通

最直接的应用,就是把域名直接作为各个Web3相关应用的账户名。在Web2中,每当使用一个新网站/新应用,往往都免不了一次用户名的注册;为了方便,不少用户在注册新账户时会从之前惯用的一些名字中进行选择,以降低自己的记忆成本、增强自己网络身份的可辨识度。但是,即使用户希望用同样的用户名,由于不同网站的用户名格式、长度不同,以及被其他用户事先注册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