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如何成为产业的力量之源
本文旨在探讨区块链的本质,以及由其产生的力量。我们认为事物的真相(本质)能带来力量,真相就是力量,真相就是力量之源。我们的结论是:从技术实现角度,区块链的本质就是“分布式账本”,这是静,具有内生的结构之美;从应用角度,“分布式账本”本质就是一套“经济系统”,这是动,呈现外在的变革之舞。而静、动各各不同,又相互关联,在“分布式账本”这一本体上汇集,实现融合统一,这是融合,是产业发展之路。
-----全文约1.3万字,建议收藏后阅读----
目录:
1 展望与思考
2 区块链:由BTC激荡起来的涟漪
3 静:结构之美
3.1 思维框架:“体相用”三元结构
3.2 区块链之体: 分布式账本
3.3 区块链之相:三层技术堆栈
3.3.1 最初的范式
3.3.2 基于三层结构的创新
3.4 区块链之用: 结构决定功能
3.4.1 区块链1.0
3.4.2 区块链2.0
3.4.3 区块链3.0
4 动:变革之舞
4.1 分布式账本是“经济系统”
4.2世界正以科技能实现的方式“显性”呈现
4.3新型信任模式构建高效协作网络
4.4组织形态重构助推资源优化配置
4.5 以“分布式账本”为基础构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
4.6 “三维一体”助推数字经济网络效应
5 融合:产业之路
参考文献
.1.
展望与思考
这个世界是想象出来的,所谓“人造世界”,人们正在按照设想构建这个世界;而我们感知到的现实正在以科技可以实现的方式,犹如电影一般,一幕一幕呈现。
区块链(或者说BTC)犹如人类发展进程时间轴上 “封存”的一把金钥匙,偶然间打开了 “芝麻大门”,却注定开启一个新世界,启动一段新征程。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信息传输的成本趋于零,这已经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的经济格局及每个人的生活。区块链时代的来临,极大可能推动价值传输的成本趋于零,整个世界经济格局和社会结构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更大的远景需要我们假以时间去呈现,渐次明晰,但现实的“风云变幻”已经倒逼我们必须、不得不高度重视、立体审视这个行业。开源技术打破边界,迭代和创新加速;协议定义货币及资产,实现价值无边界传递;数据确权、流通和交易,推动数据生产要素化;组织协作方式改变,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技术及应用不断推陈出新,推动产业呈现融合发展。在各种要素融合角力之下,世界竞合格局呈现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我们禁不住思考,在这些缤纷复杂、眼花缭乱的表象下,事物的真相是什么?有着怎样的内在特质与联系?
为了追根溯源,我们需要回到故事开始的地方。
.2.
区块链:由BTC激荡起来的涟漪
BTC的诞生,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因素。2008年9月,以美国雷曼兄弟倒闭为开端,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并向全球蔓延。为应对危机,世界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采取了史无前例的财政刺激方案和扩张的货币政策,并对金融机构提供紧急援助。【1】在此情况下,财富加速向富人及机构聚集,而穷人仅有的财富却大幅度被动缩水。这些措施引起了广泛的质疑。其中就有中本聪于同年10月发布的比特币白皮书《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
可以说,比特币的诞生直接源于对国家主导的货币及金融体系的质疑—这种基于“可信第三方”来实现货币数字化的模式有其不可克服的“内生性弱点”,正如中本聪在白皮书里所说:“传统货币的最根本问题在于它必须基于信任才能够运作。中央银行必须让人相信它不会使货币贬值,但法币的历史中充斥着对这种信任的破坏。银行必须让人信任来持有我们的货币并使其以电子形式流通,但是它们却在几乎没有储备的情况下通过一波波的贷款制造信贷泡沫。”因此,“信任”被视为传统货币系统的症结所在。【2】
如何解决信任问题,这一思考从一开始就深深根植于比特币的设计中,成为比特币设计理念的初衷和基石:“我们需要一个基于密码学原理而不是基于信任的电子支付系统,使得任何达成一致的双方能够直接进行交易,而不需要一个可信的第三方。”【3】因此,中本聪创造比特币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以密码学原理及一套预先设定的计算机算法来“取代”人们对于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政府等第三方权威机构的信任,实现一种完全基于“技术”而非“信任”的电子现金系统。【4】
而在那个时期,基于密码学等技术原理实现的数字货币多达数十种。比如当时密码朋克“主教”级人物大卫·乔姆(David Chaum),创建了一个数字化的货币系统,实现如何分享和传输金融信息,以及管理不同身份信息的保密程度,称之为Ecash,英国密码学家亚当·贝克(Adam Back)发明了哈希现金(Hashcash),其中用到了工作量证明系统(POW);哈伯和斯托尼塔(Haber and Stornetta)提出了一个用时间戳的方法保证数字文件安全的协议;戴伟(W Dai)发明了B-money,强调点对点的交易和不可更改的交易记录。总之,这些密码朋克们在加密数字货币领域做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也成为了数字货币最早的传播者。
在众多的加密数字货币中,比特币何以能脱颖而出?经过分析,我们总结出三个主要因素:
一是在经验上,比特币的设计大量借鉴了密码朋克成员的贡献,比如工作量证明机制、时间戳原理、点对点的交易等,使得比特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二是在理念上,比特币的设计从一开始就抓住了传统货币系统“内生性弱点”的症结— “货币的信任”问题,这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并且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三是在实现上,首创利用区块链技术,“将货币从国家和银行的控制中解放出来,同时使其不需要依赖任何特定中心,而是完全基于一个分布式网络运作,从而真正实现了电子货币系统的‘去中心化’”【5】,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去中心化数字货币”。
BTC就如一块抛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起初只是荡起小小的涟漪,但随着事态的发展,已经掀起惊涛骇浪,引起各界广泛、深度关注和参与。而区块链实现了BTC,关注BTC也必然涉及到区块链,所以区块链也被置于聚光灯之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思考: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基于它实现的BTC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冲击力?区块链还能做什么,它将走向何方……
带着有关区块链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接下来我们将开启更多的探索。《论语·学而篇》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如果能够通过抽丝剥茧,层层探究,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通过专心致力于本质事务的研究,就能发现事物内在运行的逻辑,揭示其中的规律,其蕴含的道理自然而然就呈现出来了。这是事物的静,一种内生的结构之美。
同时,我们也发现,区块链行业发展变化之快速、之剧烈、之彻底,真的是“一朝风云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这些剧烈动荡变化之下,一定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这股力量是什么,哪里是力量之源?它有什么样的特征,演绎出怎样的作用轨迹?它的变化会呈现出怎样的结果?这是事物的动,一种由内引发而外现的变革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