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以太坊扩容 Layer 2代表项目分享功守道
从去年DeFi农耕热潮引发以太坊网络拥堵开始,Layer2就成为一个热门赛道。持续至今,7月28日PANews邀请到了四位Layer2领域的典型代表来为我们分析Layer2当下发展的局势以及他们作为Layer赛道佼佼者的功、守、道。四位分享嘉宾分别是Tokamak Network的创始人兼CEO Kevin Jeong、Cudos Network的创始人兼CEO Matt Hawkins、Celer Network的联合创始人董沫以及Polygon的韩国负责人Tiger Kim。
以下为问答实录:
PANews:很高兴邀请到了四位Layer2领域的典型代表,各位所代表的都不单单是Layer2上的某个项目,而是一个平台或者是多种扩容解决方案,可以为各种DApp提供服务,首先请四位嘉宾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项目是怎样的Layer2平台,又有怎样的特色呢?
Tokamak:Tokamak网络是按需部署的以太坊第二层平台,其独特之处是提供了任何DAPP都可以在其上根据自定义的需求进行开发的Layer 2解决方案(Plasma 以太坊虚拟机、zk-Rollup、Optimistic Rollup)。
此外,Tokamak网络特别重视的一点是可以在不经过第一层的情况下,让状态值在Layer2网络间进行转移。这一机制需要大量的流动性才能正常运转,而这种流动性将由Tokamak网络代币TON提供。TON目前已经在Upbit韩国站、Upbit印尼站、MEXC、Uniswap 和 Klaysway上线交易,而在后面两个交易所也已经可以提供TON流动性。
Celer:Celer Network 是一个Layer 2扩展平台,旨在推动以太坊、Polkadot 和其他区块链上的快速、安全和低成本的区块链应用程序大规模采用。 Celer 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广义状态通道网络(Generalized State Channel Network),通过先进的 Rollup 技术继续推动 Layer 2 扩展平台加速发展。目前,CelerX、cBridge、layer2.finance 等基于 Celer 构建的应用程序和中间件已经在游戏、DeFi、以及区块链互操作性等领域吸引了超过 100 万用户。
Celer 的 Layer2.finance 主要解决阻碍 DeFi 大规模采用的两个最大挑战:一个是极高的网络交易费用,另一个是操作导航和使用难度较高。 Layer2.finance 是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它就像一个“DeFi 公共交通系统”(DeFi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一样,允许人们以极低成本访问当前所有的 DeFi 协议。
Celer 的 cBridge 是一个多链网络,可以在以太坊Layer 2、以太坊主链、以及其他Layer 1和这些Layer 1上的Layer 2链之间实现即时、低成本、“ANY-to-ANY” 价值转移。
Polygon:Polygon的前身是Matic Network,是一个用于构建互联互通区块链网络的框架。
Polygon的定位是一个以太坊扩展解决方案,包括Plasma框架和PoS共识机制的侧链。目前正有大量的DeFi、NFT和游戏类等项目在Polygon上搭建,我们很高兴用我们独特的、经过实战测试和应用就绪的区块链扩展以太坊。
CUDOS:CUDOS 是一个跨链去中心化计算网络,旨在赋能 Web 3.0。它能让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区块链 / 智能合约,或是更为传统的云计算 API,出售或是消费去中心化的计算资源。简言之,这意味着 CUDOS 将是少数既可以赋能其他区块链,又可以满足当今庞大规模的云计算需求的网络。目前很少的区块链可以让你扩展计算能力,他们大部分是为了扩展小型的智能合约设计的。CUDOS改变了这一点。可以说是新互联网时代的算力 Airbnb!
PANews: Polygon在Layer2方面是相当成功的,吸引了很多以太坊的用户和资金,但随着其它扩容方案陆续上线,如Optimism Ethereum、Arbitrum、Starkware等,这可能对Polygon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有利于Tokamak和Celer这样提供跨平台服务的应用,也给CUDOS提供了更多可以发展的平台。你如何看各种Layer2方案之间的竞争呢?
Polygon:作为首个Layer 2解决方案,Polygon确实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截至目前,Polygon已被超过450个DApp,约3.5亿次交易和1350万的独立用户采用,且日均交易量是以太坊的8倍。
有一种叫做“林迪效应”的理论,它认为一些不会自然消亡的东西,比如一项技术或一个想法,它们的预期寿命和它们目前已经存在的时间成正比。即它每多生存一段时间,就意味它的剩余预期寿命就会增加一点。
以太坊就有很强的“林迪效应”,而Polygon作为Layer 2亦是如此。“测试网”和“主网”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很多新项目还需要先证明自己。
PANews: 除了开发一个个独立的平台之外,提供跨平台的服务也是多链时代一个很大的发展方向,这个方向也已经有一些项目,例如O3swap、DeGate等,他们也会直接与Celer的cBridge形成竞争,你们为什么都认为为不同的链提供聚合服务是一个好的方向?同时如何处理这种合作和竞争关系?有请董沫、Kevin Jeong、Matt Hawkins来回答这个问题。
Celer:多链扩展是区块链扩展未来的必然方向。本质上,我们是在可组合性和互操作性之间进行权衡以“换取”可扩展性。如果我们不将所有碎片化的流动性粘合在一起,那么最终,整个区块链生态系统的效率肯定会变得非常低,因为生态中的应用程序和用户都会被隔离在不同的区块链中。所以,如果我们想在多链世界中保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跨链桥接和流动性合并将会是基本要素。
我建议大家可以访问一下Celer的博客,以了解多链桥接的信息。相关内容链接是: https://blog.celer.network/2021/07/22/celer-cbridge-launches-seamless-bridging-cross-chain-and-cross-layer-liquidity-2/
事实上,桥接服务的设计空间非常大。首先,不同桥接提供不同类型的托管模式。例如,DeGates 的Layer 2桥接和 O3Swap 的桥接功能都依赖于中心化托管聚合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