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正文

2021隐私计算赛道亿级融资“扎堆” 头部玩家有哪些?

2025-04-08

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目前正处于隐私计算商业引爆的前夜”,启明创投合伙人周志峰凭借其在隐私计算行业多年的实践与观察,得出这一结论:“2022年或成为规模化商业落地的第一年。”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潜心蓄力多年的隐私计算赛道,终于获得多家资本青睐,2021年的隐私计算行业如同“开挂”,头部企业崭露头角,技术创新与商业落地齐头并进。

这个蓝海市场触及的规模究竟有多大?从短期来看,根据Gartner数据,到2024年,隐私驱动的数据保护和合规技术支出将在全球突破150亿美元以上,即达到千亿人民币以上;据KPMG预测,隐私计算国内市场规模将快速发展,三年后技术服务营收有望触达100-200亿人民币的空间,甚至撬动千亿级的数据平台运营收入空间。

从长期来看,周志峰认为:“在拥有巨大数据处理需求背景的基础上,隐私计算技术的商业市场本身就令人期待。何况,在隐私计算市场逐渐成熟后,也会与人工智能、分布式账本、边缘计算等新技术融合发展,更是前途不可估量。”

毋庸置疑,常年寻找潜力股的创投资本眼光精准、嗅觉敏锐。启明创投在隐私计算赛道布局多年,投资了同盾科技、锘崴科技等头部隐私计算企业。周志峰透露:“我们从2018年就将隐私计算定义为有潜力成长为科技大趋势(Megatrend)的赛道,系统性的与国内外顶尖院校、互联网科技大厂研究院探讨这个技术的发展。从时间点来看,2018-2019年隐私计算处于技术向应用转化的积淀时期,2020-2021年是商业落地的探索时期。”

算力智库在通过调研头部隐私计算企业的发展了解到,隐私计算行业核心壁垒相当高,头部隐私计算企业之间面临自主研发的隐私计算技术与平台、学术能力、商业落地能力等多方面的较量。

不过对于隐私计算行业间的竞争还处在初期,远没有发展到行业间产品垂直竞品竞争的阶段。高树靡阴,独木不林,行业大发展离不开隐私计算企业间共同的努力去推动。”

一级市场发展火热,隐私计算行业格局初现,各大头部企业需要做好哪些准备才能在市场爆发之际,成为分享这块大蛋糕的主力,值得探讨。

隐私计算,千亿级的蓝海

“在隐私计算这个蓝海市场,还称不上存在竞争格局,各家企业有足够空间通过差异化手段获取崭新的市场或场景。”周志峰表示。

2018年与2019年是隐私计算企业密集成立的两年。从当年的背景来看,2018年5月欧盟出台《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对违法企业的罚金最高可达2000万欧元(约合1.5亿元人民币)或者其全球营业额的4%,以高者为准。

这也使得该条例被称为“史上最严数据保护法”。当年Facebook和谷歌等美国企业成为GDPR法案下第一批被告巨头,谷歌最终被法国数据保护监管机构处以5000万欧元的罚款;此外,2019年7月,英国航空公司因违反《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被罚1.8339亿英镑(约合15.8亿元人民币)。

而彼时的中国也初步有了隐私保护意识,一些长期研究数据安全保护的专家、教授意识到,隐私计算将有巨大的市场。

锘崴科技是当时密集成立隐私计算企业中颇具有代表性的,回忆起当年从国外的研究转至国内,锘崴科技CTO王爽教授坦言:“2011~2018年在美国进行带隐私保护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分析研究,出于工作原因,和国内也一直有学术交流的机会。2018年中国已经开始着手起草《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我意识到中国对于隐私保护的时代到来了,作为全球数字经济领域第二大经济体,基于数据需求和应用的市场会非常巨大,当时就决定回国发展隐私计算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规划,2019年正式落地杭州。”

事实证明,他们是对的。无论从市场潜力还是政策法规看,隐私计算的风是时候吹起来了。

从潜在规模看,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41万亿元。

从法律基础看,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政策法规的落地,在法律上为数据隐私保护设下护城河,数据使用合规合法化迫在眉睫。而隐私计算成为目前数据隐私安全开放的唯一技术解。

算力智库注意到,提前布局隐私计算赛道瓜分这个市场蛋糕的的企业却非常少。据IT桔子数据,隐私计算相关企业为29家,投资机构已经达到86家。不乏红杉中国、IDG资本、基石资本、启明创投、致远互联、联想创投、中金公司、华兴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

“几个头部企业已经经过了多轮融资了,也可看出隐私计算行业发展在加速。”周志峰表示。

在2018年之前,甚至还没有隐私计算这个概念。隐私计算的企业商业模式兴起时间只有2018年至今不足4年的时间,但是行业已然发展到初具规模。目前大概分成4类隐私计算企业。

第一类企业就是传统的互联网大厂都搭建了自属的隐私计算部门,主要用于服务企业内部和周边生态系统,但是在跨企各大互联网大厂之间的合作还由于中立性等问题有待解决。

第二类企业是现有的大数据业务企业,将隐私计算技术融入到业务当中,通过专门定制化的隐私计算模块辅助其数据业务的发展。

第三类是区块链转型到隐私计算行业的,在区块链单一的应用下只能完成数据溯源,没办法解决数据在计算当中的保护,一些产业项目需要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的结合,这类区块链企业通过利用一些隐私计算框架来对外提供相关服务。

第四类就是专注于隐私计算的公司,像锘崴科技就属于这类企业。其核心团队在隐私计算领域有10多年的研究经验,自研平台可以支持医疗、金融、政务安防等不同领域的应用,输出整套的解决方案,根据客户不同的应用场景的需求,在满足性能、精度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提供自适应的隐私计算解决方案。

发展至今,嗅到蛋糕美味的创投企业对专注于隐私计算的头部企业的投资愈发密集。一旦瞄准这个蓝海市场中难得一遇的种子选手,也会出现“资本扎堆”的现象。

2021年,隐私计算行业融资捷报频传,5月星云Clustar获得1100万美金A+轮战略融资,7月中旬富数科技完成数亿元B 轮与C 轮融资,7月底翼方健数完成超过3亿元规模的B+轮融资,8月锘崴科技拿下亿元级B轮融资。10月,华控清交宣布完成5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超越翼方健数的3亿元融资,创下隐私计算行业最高融资记录。

2021隐私计算赛道亿级融资“扎堆” 头部玩家有哪些?

表一:各头部隐私计算企业2021年融资情况统计

从实验室走出来的行业

在隐私计算技术产业化之前,经历了超过10年的科研沉淀。尽管2020年才被称业内人士称为隐私计算元年,但是对于隐私计算技术的研究却已经沉淀数十年。从姚期智教授在1982年提出“百万富翁问题”开始,隐私计算技术就已经成为诸多有志者专心攻克的领域。